「能夠飾演跨性別先驅莉莉·艾爾伯(Lili Elbe),是我的榮幸」,電影《丹麥女孩》主演艾迪·瑞德曼(Eddie Redmayne)如是說。對於「變性」這回事,我們知多少?在香港,「變性」又要經歷幾重關卡? 在了解變性的細節前,我們先要知道甚麼是GID。GID(Gender Identify Disorder),即性別認同障礙。簡單來說,GID指個人於男女差異觀念出現之際,對生理性別無法接受或認同。性別認同障礙被歸類為精神病,一些生理與心理性別不吻合的人則被視為怪胎。雖然社會日漸開放,但我們不能否認,變性對大眾而言,仍然不是易於啟齒的事。
變性是個影響一生的抉擇。所以作出決定前,必先清楚思考變性所帶來的風險和困難--自己能否承受生活上的變化跟壓力?變性是不是唯一的選擇?如果經過審慎考慮而答案依舊的話,接下來,就需要面對用藥及接受手術的性別重置過程。性別重置手術並不是一次性的,之後需要長期注射藥物,而且出現情緒起落。注射荷爾蒙會令生理出現變化:由聲線、面部輪廓、身體線條到肌肉密度,當中都包含痛楚和副作用。
在香港,只有於律敦治醫院能夠進行性別重置手術。但在接受手術前,必須進行轉介及一系列心理評估,由跨部門醫生衡量手術的必要性。據資料顯示,只有約一成人經評估後須接受手術完全變性,而其餘個案只須接受荷爾蒙治療或心理輔導。
性別認同障礙並不是異類、更非「唔正常」。每個人對自身性別的認同都值得被尊重。當我們讚歎電影中莉莉的嫵媚,又有沒有嘗試欣賞跨性別人士面對自己的勇氣呢。
P.S. 較早前,糖不甩已發佈這篇文章。「性別認同障礙並不是異類、更非「唔正常」」為「性別認同障礙並不是異類、更非精神病」。感謝讀者留言指出文中資料不準確,因為性別認同障礙的確在DSM-5之內。當時,希望帶出的訊息為受性別認同困擾的人士並非必定「有病」。事實上,甚麼為精神病,都會因社會文化而改變,例如上世紀時,同性戀亦都視為精神病。另一方面,精神病亦是飽受歧視的群組,當中亦有與性健康有關的。糖不甩會繼續與大家討論性健康的議題,歡迎留言分享。
---------------
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糖不甩的眾籌,捐助善款,讓糖不甩能繼續回饋社會
https://www.fringebacker.com/zh-tw/projects/online-sexual-health-platform-by-sticky-rice-love